2021年5月14日,在芙蓉華天大酒店舉行了2022年“融合創新、加快一流課程與教材建設”研討會暨中國高校電工電子在線開放課程聯盟湖南省地區工委交流會。電氣學院選派雷輝等教師參加了研討會。
研討會由聯盟湖南工委主席黎福海致歡迎詞,介紹了“中國高校電工電子在線開放課程聯盟”湖南省地區工委的職責是進一步探索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推動“新工科”背景下湖南地區高校電工電子類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和工程教育信息化實踐,并為湖南高校教師搭建一個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及應用經驗的交流研討平臺。
湖南大學博導譚陽紅教授做“新時代下的一流課程建設與課程思政—以《電磁場與波》為例”的報告,譚教授介紹了一流課程建設形勢和一流課程的質量標準,介紹了教育部、學院和專業三個層面對課程思政的要求,提出每位教師要做到“德、挖、設、無、思”即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挖掘思政案例,設計“活起來”的思政,潤物細無聲地融入課堂,課后反思學生成果獲得。譚教授重點介紹了《電磁場與波》的教學內容設計,用大量的學生作品來闡述教學內容生活化、游戲化、案例化和直觀化的設計,將抽象概念具體化,讓學生在做中學,做中收獲,達到樂學、樂思、樂做和會學、會思會做的產出目標,在教學中巧妙嵌入求真務實、專業責任和使命感的思政元素,實現基因式思政教育,最后譚教授總結了該課程的特色和創新,介紹了可推廣的“問號”課堂。
國防科技大學的韓韜博士做了““虛擬教研+實踐牽引”新時代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的報告,介紹了教育體系的數字化轉型,提出虛擬教研室是高校基層教學組織建設的創新探索,是教學資源快速建設、快速轉化、快速反饋的試驗田,是教師能力精準提升、個性發展、高效互補的加油站,是教學成果多元匯聚、共建共享、持續發展的生態園。以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為例介紹了實踐牽引的課程體系改革,最后介紹了與釘釘、頭歌共同探索的基于在線實訓平臺的虛擬教研的建設和應用。東南大學的孟橋教授做了“知識圖譜及其在課程群建設中的探索與實踐”的報告,孟教授介紹了什么是知識圖譜,知識圖譜有什么用,如何建設知識圖譜,提出以知識圖譜為中心的課程群虛擬教研室建設構想。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王淑娟教授做了“建設電工電子基礎課程群虛擬教研室,打通課程教學改革最后一公里”的報告,王教授介紹了教育部虛擬教研室的建設的背景、目標和評價指標,著重介紹了北部地區電工電子虛擬教研室的“十橫五縱”建設模式和建設計劃。國防科技大學的杜湘瑜教授”建設電子科學課程群虛擬教研室,打造領域“四通”教研新生態”的報告,杜教授介紹了國防科技大電子科學課程群虛擬教研室的建設背景、建設目標、基本架構設計和后續的建設計劃。
研討會內容豐富,主題明確,參加研討會的老師收獲頗豐,一是更深刻地認識到課程思政是促進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三者有機統一的有效手段,而好的教學內容設計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才能有好的學生產出結果,才能保障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的有機統一。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度打磨,改進課堂教學方式,努力打造對話式課堂,將課程思政隱性融入,并能實現課程思政目標的考核。二是提高了對虛擬教研室的整體性認識。教學資源的質量和數量對教學質量和效率有著十分巨大的影響,由于傳統教研室管理機制的弊端和教師個體資源有限性限制,在當前以主體高標準化、教學對象多層化、教學方式多元化為主要特色的教學組織和實施模式面前,其實用性和功能性發揮明顯受限。虛擬教研室是基于慕課教學改革、現代學科交叉和教改新課題研究等背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以名師引領、中心聚焦、平臺支撐、共建共享、成果積累、協同教研和水平提升為主要特征,以團隊建設、平臺建設、機制建設和內容建設為主要內容,打破傳統教研室管理組織機制,拓寬教學資源利用邊界,擴大教學教研參與群體,增加教學組織內涵,建立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學質量提升為手段,以立德樹人為目標的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的新型教育教研組織模式,實現教師水平提升、教學質量發展、教學目標優化、教學成果積累等。虛擬教研室是當前高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立德樹人根本教學目標完成的因時因勢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在教育教學領域的必然趨勢。我將繼續加強學習,積極探索教育新理念、教學新平臺、教研新模式,積極探索虛擬教研室的建設及實踐路徑。


(文/圖:雷輝 審核:唐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