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評通字〔2022〕33號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助力高校課程思政和新工科、新農科、新醫科、新文科建設(以下簡稱“四新”),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引導我校教師潛心教書育人,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經研究,決定舉辦長沙理工大學第三屆教學創新大賽。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大賽主題
推動教學創新 培養一流人才
二、大賽目標
緊扣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主題,深入推動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有效助力“四新”建設;充分發揮大賽的示范引領作用,全面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精心打造我校教師教學創新標桿與交流平臺。
三、大賽內容
大賽內容包括課堂教學實錄視頻、教學創新成果報告、教學設計創新匯報。
四、參賽對象
全校在職教師,主講教師近 5 年對所參賽的本科課程講授 2 輪及以上。以個人或團隊形式報名,若以團隊形式參賽,團隊成員包括 1 名主講教師和不超過 3 名團隊教師,原則上有省級及以上一流課程的教學單位必須參賽,鼓勵校級金課承擔者參賽。大賽根據主講教師專業技術職務等級分正高組、副高組、中級及以下組三個組別。
已獲得省級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以上的主講教師,不能參加同一組別的比賽。
五、賽事安排
(一)校賽時間
1、2022年11月30日前,各教學單位參照湘教通【2021】331號文件精神及本通知的要求,完成院級賽,并將推薦教師匯總表(見附件1)的電子版和院級賽總結材料電子版發到zycsust@csust.edu.cn,推薦表(見附件2)紙質件交一辦802室張勇老師,咨詢電話:85258085。參賽教師將1個45分鐘視頻(省賽要求2個45分鐘視頻),課程教學創新成果報告及配套材料交以指定方式提交,具體提交方式另行通知,請參賽主講教師加QQ群725110758,
2、12月13日前,校級復賽采取專家組評審形式,根據課堂教學實錄視頻和課程教學創新成果報告兩部分成績(評分標準參見湘教通【2021】331號文附件7),決定參加校級現場決賽的名單。
3、校決賽初步定于2022年12月20日舉行,具體時間地點另行通知。
4、12月30日前,組委會將根據復賽與決賽的綜合成績推薦入圍省級復賽的名單。
(二)參賽內容
1.課程教學創新成果報告。課程教學創新成果報告應基于參賽課程的教學實踐經驗與反思,全面體現課程教學的創新成效,注重體現以下三方面內容:第一,明確說明課程教學創新解決了教學中的哪些“痛點”問題,注重問題導向;第二,突出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全面反映提升課程教學質量的創新思路、舉措、效果及反思,注重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第三,通過基于數據、案例等證據的可靠分析,說明問題解決的情況和效果,并分析其推廣應用的價值。課程教學創新成果報告須有摘要約300字,正文字數不超過4000字。報告正文一級標題用3號黑體,二級標題用4號黑體,三級標題用小4號黑體。正文內容用小4號宋體,1.5倍行距。
2.課堂教學實錄視頻及相關材料。實錄視頻為參賽課程中1學時的完整教學實錄(45分鐘的1個視頻,視頻格式標準詳見附件2)。實錄視頻須在真實的高校課堂環境中錄制,有參賽主講教師出鏡、有師生互動的鏡頭,能夠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創新,嚴禁“表演式”課堂。視頻錄制的標準如下:
(1)課堂教學實錄視頻應為參賽課程中1學時的完整教學實錄(約45分鐘的1個視頻)。
(2)視頻須全程連續錄制(不得使用搖臂、無人機等脫離課堂教學實際、片面追求拍攝效果的錄制手段,拍攝機位不超過2個,不影響正常教學秩序)。
(3)主講教師必須出鏡,要有學生的鏡頭,須告知學生可能出現在視頻中,此視頻會公開。
(4)能夠體現課程教學創新,不允許配音,不泄露學校名稱和教師姓名。
(5)提交不超過1段視頻文件,文件采用 MP4格式,分辨率720P以上,每段視頻文件大小不超過 1200MB,圖像清晰穩定,聲音清楚。
(6)視頻文件命名按照“課程名稱+授課內容”的形式。
(7)配套材料包括:參賽課程的教學大綱、視頻內容對應的教案和課件電子版。命名按照課程名稱+教案、課程名稱+課件。
3.由參賽教師(團隊主講教師)進行教學創新設計匯報。
參賽教師結合教學大綱和教學實踐,全面說明整門課程的設計思路,突出教學改革與創新,展示相關過程性支撐資料。匯報時間不超過15分鐘,專家評委提問交流時間不超過10分鐘。
六、獎項設置
比賽設個人(團隊)獎和優秀組織獎。
1、個人(團隊)獎,按組別分設一、二、三等獎各若干名。總設獎數控制在復賽個人(團隊)總數的60%左右。
2、優秀組織獎。對比賽開展過程中,教師參與度高、成績突出、影響效果明顯的組織單位,授予“優秀組織獎”榮譽稱號。
附件一:長沙理工大學第三屆教學創新大賽校賽推薦匯總表
附件二:長沙理工大學第三屆創新教學大賽推薦表
教務處 評估中心 人事處 校工會
2022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