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上午,鄒宏如副校長組織學工部、教務處、團委、后勤處、研究生院負責人及各學院副書記專題研討并布置我校新生學風建設工作。
會上,學工部部長鄒興平提出加強學風的七項措施:一是加強立志教育和專業教育,樹立報國理想,培養專業情感。二是選配師德好、水平高、責任心強的教師擔任班主任,做好班主任培訓工作;三是加強對輔導員工作的指導和監督,提升輔導員工作作風,深入推進“三進”工作,把學風建設指標作為輔導員考核的重要內容;四是組織新生進行早、晚自習,學工部每周抽查2次以上;五是實施“陽光啟航”計劃,開展學業規劃輔導,并建立學業預警機制;六是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請本學院的研究生、科技活動代表人物到新生中作學業追求的報告;七是加強學風建設督導,學工部將不定期檢查學生課堂出勤率和輔導員到崗情況。
教務處處長李錄平認為新生學業發展的突出問題表現在對專業的認識模糊、偏執,大學生活迷茫導致學習掛科、厭學、棄學,對大學的學習沒有正確的規劃等。他認為,學生對專業發展的認識、專業情感的培養不僅需要學工干部引導,更需要專業教師積極指導,各學院要下功夫;考風考紀的問題令人憂慮,老生的正面示范易被負面示范沖突;環境引導對新生尤其重要,學校資源、科技活動、社團組織等影響著學生的成長。他提出學風建設要持續抓,主要發揮任課教師和專業教師的作用,學院認真做好專業教育方案,報相關部門審批并在入學前掛網公布;規范制度,完善學業預警機制;建立、發揮學生學習指導中心職能等。他希望學工系統與教務部門分享學生日常狀態調研數據、加強與專業教師的溝通并建立日常信息溝通制度,加強學生成長評估與反饋等。
團委從發揮學生社團組織和兩大科技競賽作用方面對加強學風建設提出建議。
研究生院從研究生獎學金評比、暑期社會實踐及研本溝通常態化等方面提出發揮研究生在學風建設中的引領作用的措施和建議。
鄒宏如強調,全校教職員工應以“立德樹人”為宗旨和根本任務,努力構建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局面。加強學風建設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學工系統要主動擔當,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學風建設的責任,并與教務處等職能部門配合,督促、吸引、鼓勵專任教師對學生成長成才投入更多的愛心和責任心;新生入學教育階段是抓好學風建設的關鍵時期,入學教育是大學生學習成長的關鍵部分、關鍵措施,各學院要把新生入學教育抓好抓實,要以“加強學風建設”為問題引導,思考、提出本學院抓學風建設的舉措,職能部門要系統謀劃、構建學風建設的長效機制。
9月29日,教務處、學工部協調安排了新生早、晚自習教室。
10月7日晚,副校長鄒宏如在學工部負責人鄒興平、丁力陪同下深入部分學生公寓和綜合樓棟,了解學生思想動態,檢查新生晚自習到位情況。
10月8、9日7時、19時,學工部負責人及工作人員深入綜合教學樓及其他教學樓棟教室,了解督查各學院新生早、晚自習組織情況。經走訪了解,各學院均已按照統一安排組織早自習,大部分學院軍訓結束后已經開始組織晚自習,副書記、輔導員、班主任深入學生早、晚自習教室進行檢查、指導,并與學生交流思想。
學工部已啟動了以學風建設為核心指標的“十佳輔導員”評選工作。
招就處決定在我校2015屆畢業生就業推薦中開始實施“學風建設就業引領工程”。
團委構建以“挑戰杯”、“創青春”為核心的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體系和以學生科技立項為基礎的大學生科研普及教育平臺。
各學院紛紛結合學院學生特點和專業特色,積極探索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學風建設舉措和辦法。電氣學院2014年迎新首推《家長手冊》,加強家校聯動,攜手育人;專業教師走進成長輔導室,開展專業教師成長輔導活動;手機袋走進課堂,引導高效的課堂秩序;學業預警工作全面鋪開。交通學院推進優秀本科生培養計劃導師制;實施綜合素質提升認證辦法。數計學院開展學困生學業規劃教育;加強班主任學業規劃教育培訓。土建學院在本科班級中設立了研究生班導師,開展學風引領;建立學工、任課老師溝通、協調機制;開展黨員引領“一幫一”計劃。其他學院也紛紛結合新生入學教育、日常學風督查、班主任培訓、黨團學風引領等工作扎實推進學風建設。
學工部把學風調研、課堂督查(包括早晚自習)、考研輔導等作為日常工作逐步落實,形成常態,并每月編寫《學風建設簡報》,通報學風建設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