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教育部首屆青年長江學者、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陳曙光教授在文科樓C202學術報告廳為我校師生作了一場精彩的學術報告,報告題目為“人類命運與共同體”。我校人文社科處處長卿定文、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陳萬球、院黨委書記毛光華、副院長易顯飛、張明海、李雨燕,全校部分師生100余人參加了此次學術報告。報告由卿定文教授主持。
陳曙光教授從阿米泰·伊茲歐尼的共同體理論出發,結合當代國際政治經濟發展的新態勢、新形勢、新矛盾與新風險,通過探討各種政治共同體、經濟共同體、文化共同體與軍事同盟,深入分析了民族國家發展的共同價值訴求和共同利益需要。陳教授進一步分析了超國家政治共同體的內涵、實質、特征,深刻剖析了超國家政治共同體的向心力與離心力、秩序與自主、安全與自由、共贏與利己、界內與界外等五對矛盾,闡述了超國家共同體從單子式共同體到依附共同體再到交互共同體的歷史嬗變,揭示了人類命運與共同體的密切關系,最后提出了重建國際共同體秩序的中國方案。
講座最后,陳萬球教授對陳曙光教授的講座進行了總結與點評。他認為陳曙光教授對人類命運與共同體的論述從歷史到現實、從國際到國內,娓娓道來、風趣幽默,展示了深厚的學術功底與敏銳的洞察力、良好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展現的問題意識、格局意識與服務國家的意識等三種意識和思考力、學術力與表達力等三種能力尤其值得大家學習。
附:
陳曙光,1975年生,湖南瀏陽人。教育部首屆青年長江學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中央“馬工程”專家,教育部“馬工程”專家,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延安大學兼職教授。近年來,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發展、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研究。近年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其中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各1項。參與中央馬工程重大項目2項等。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等出版個人學術專著3部;在《馬克思主義研究》、《哲學研究》等期刊上發表論文130余篇,《新華文摘》等轉載、復印60多篇次;榮獎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6項,其中一等獎2項。關于“中國模式、中國道路、中國話語”的研究成果獲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重要批示,在國內外產生重大影響。在各級黨委中心組、各級領導干部進修班及省社科骨干培訓班,講授各類專題20多個,主要專題有《全球視野中的“中國模式”》、《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大力推進反腐敗的體制機制創新》等,受到學員普遍好評。(文\文貴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