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推進落實學校第四次黨代會精神、決勝建成百強大學非常重要關鍵的一年。經管學院將繼續深化內部治理改革,把住發展第一要務,為百強大學建設貢獻經管力量。
一、 黨建工作
1.加強班子建設,發揮火車頭作用。加強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和能力建設,打造一支“講政治、作風優、勇擔當、善作為”的領導干部隊伍。
2.深化學院內部治理改革,建立現代化治院體系。完善學院實驗室管理體制,組建成立EDP中心。推進完成學院教師崗位目標責任改革和績效管理制度改革,召開教代會。
3.提升黨建工作質量,增強基層組織戰斗力。深化鞏固主題教育成果,充分發揮支部書記“雙帶頭人”作用,促進教師支部黨建與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抓好黨員發展、教育與管理,提升學生黨員黨性修養與能力水平,實行黨建大數據管理,推進智慧黨建。完成企業管理系全國高校樣板黨支部建設驗收工作。
4.深化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施師德師風師能建設提升工程,推進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好意識形態工作。
5.推進學院文化建設。以校區功能定位為契機,充分發揮工會職能,實施學院文化建設工程,推進學院精神文化、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設,打造新商科學院品牌形象。
二、 本科教學工作
6.推進一流本科專業內涵式建設。迎接做好“會計學”“金融學”2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驗收工作,確保兩個專業能獲批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加強“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營銷”2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提質改造。力爭實現“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2個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申報成功。深入推進一流課程建設,以8門專業基礎課為重點,推動課程團隊深入開展課程思政與科教融合工作,力爭獲得國家級一流課程2項、省級一流課程4項。組織編寫新教材6本,申報省級、國家級優秀教材2本。策劃培育省級和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力爭獲批省級教學成果獎4項。
7.以教學競賽、學科競賽為抓手,實施名師培育工程。實現培養省級教學競賽一等獎1人,省級教學能手1人,校級教學能手5人。完善學科競賽指導老師數據庫,國家級學科競賽項目獲10項以上。
8.狠抓教學質量,完善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建立隨堂評課診斷制度、學生定期座談機制、用人單位反饋改進體系,形成“反饋+改進+評價+反饋”的有效閉環的質量保障體系,繼續完善教學日常運行中的各種問題。
三、研究生工作
9.完善研究生思政教育體系。以研究生課程思政為抓手,加強研究生思政教育,提高研究生黨建工作水平,積極培育高校“百個研究生樣板黨支部”和“百名研究生黨員標兵”。
10.做好博士學位點的申報培育工作。進一步推進經濟學博士學位點的申報工作,按季開展診斷評估,查漏補缺,定期召開經濟學博士點申報 “揭榜掛帥”會議。強化學科行業特色和區域特色,在電力經濟、交通經濟、數字經濟、長株潭一體化、中非工程經貿等領域形成特色與優勢。積極培育會計專業學位博士點。
11.提升學術學位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狠抓研究生課程教學質量,打造研究生優質課程。利用暑期第三學期,開設3-4門研究生國際化課程。適應研究生擴招的新形勢,以高水平論文發表為第一導向,修訂研究生導師招生資格遴選、研究生與導師雙選、研究生獎學金評選、研究生招生指標分配等各項制度。開辦2期研究生論文寫作工作坊。在應用經濟學碩士點下設置數字經濟培養方向,啟動數字經濟研究生的培養實踐。
12.從嚴抓好博士生培養質量。提升博士生生源質量,提高博士生招生報名門檻條件,健全博士研究生“申請-考核”招生選拔機制,擴大直博生招生比例。優化博士生培養方案,為博士生配備國際導師,提高博士生學位授予要求,提升博士生高水平論文貢獻力。學院層面建立博士生導師招生資格審核機制。
13.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教融合培養。做實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完善多機構協同、多學科融合、多種資源整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校外合作導師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好合作導師的協同育人作用。以認證為抓手推進產教融合,啟動MPAcc的AAPEQ認證,謀劃MBA的CAMEA認證。在公共管理專碩點下設置應急管理培養方向,啟動應急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實踐。
四、科研工作
14.繼續推進科研倍增計劃。瞄準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科重點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獎、中文A1期刊論文等國家級重大標志性成果,從前期培育、申報指導、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等方面推進科研成果的倍增。實現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獎的突破。新增獲批1-2項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
15.加強科研團隊建設。啟動科研團隊建設,構建以科研團隊為基本單元的科研組織管理體制,重點支持新型電力市場、智能工程財會、智慧交通管理、鄉村交通電力產業、能源金融工程、數字產業發展等5-6個科研團隊。探索建設中國交通電力經濟數據中心。
16.繼續推進高水平學術交流。以學科與學位點建設為引領,邀請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教指委委員等層次專家來校指導,支持鼓勵教師參加校外學術活動。在工商管理、應用經濟學2個學科領域,召開2次全國性學會學術年會。
17.推進高端智庫建設。以學院橫向項目、各類省級基地或民主黨派參政議題為依托,推動并培育1-2個在省內有影響的特色智庫,爭取獲得5個以上的省級領導批示,實現國家領導人批示智庫成果零的突破。
五、學科及師資隊伍建設
18. 加強學科建設引領。推進數字經濟學、新型電力市場智能管理2個交叉學科的建設。繼續做強市場營銷學科,補齊會計學科短板,支持人力資源管理學科發展,進而做大做強工商管理學科。建設ESI經濟與商業,進一步推進工商管理、應用經濟學兩大學科融合。
19. 做大增量,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實施全員引才伯樂獎勵計劃,學院領導帶隊赴中央財經大學、華北電力大學、江西財經大學等高校開展定向招聘,實現全年引進博士30人。根據博士點申報和學科建設的需要,引進國家級人才3人。
20.激活存量,深入推進績效管理改革。繼續辦好“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能力提升沙龍”“新商科一流專業建設論壇”等品牌活動,激活教師教學與科研潛力。開展崗位目標責任、績效管理改革。
六、社會服務工作
21.創新開展高培項目。組建學院EDP中心,打造5-6個企業高培項目拳頭產品,培育一批“名嘴名師”,力爭實現學院高培項目合同額200萬元的突破。
22.做實做活校友工作。成立校友會經管分會,建設經管校友聯絡APP平臺,深度挖掘整合校友資源,對接交通、電力等行業企業,引導教授們“走進園區、走進企業、走進項目”,承接行業企業咨詢項目,支持工程財會、電力經濟、交通經濟等科研團隊與行業企業聯合組建科研院所和實驗室。
七、學生工作
23. 抓實價值引領與學風建設。充分發揮黨團先鋒作用,以實施“喜迎二十大 青春擔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開展系列理論學習、思想交流、實踐感悟等活動,在學生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打造“商科經典讀書會”、“商界精英進校園”等商科特色品牌活動,聚焦學風建設下功夫,提高考研錄取率。
24. 常抓日常教育與養成管理。夯實文明養成教育,鞏固勞動教育效果,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通過生命教育、525系列活動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
25.抓細就業指導與服務。立足于“職業與人生大講堂”和“巾英成長學院”兩大職業規劃教育品牌,通過分類指導,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滿足學生個性化的職業發展需求。
經濟與管理學院
2022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