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激發廣大青年教師更新教育理念和掌握現代教學方法的熱情,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積極推進教育教學的創新發展,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和能力,促進教師在教學和科研工作中的水平。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于2019年4月12日-14日在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京師大廈)舉辦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教學方法與教學藝術傳播研討班”。我院楊密、馮玉紅、陳霞、胡建國4位老師教師參加了此次培訓。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73首席科學家、中組部“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國家級教學名師、清華大學化學系博士生導師李艷梅教授、國家首屆教學名師獎獲得者、全國知名師德專題講座學者、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導師王金發教授、國家教學名師、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博士生導師王靜愛教授、北京大學原教務部副部長、元培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盧曉東教授先后為參加培訓的老師們進行了講座。李艷梅教授的報告題為《讓課堂充滿激情、智慧和快樂》,分享了如何讓課堂充滿激情、智慧、快樂。她認為廣大青年教師應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批判地探索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并幽默的將教學模式分為“考據派、意興派、邏輯派”;王金發教授做了題為《站講臺——師魂和師藝》的師德教育專題報告。他認為教師這一職業要時刻銘記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將“愛教、愛生、敬業、奉獻”作為終身的價值取向,在明道傳道中礪練師德、鑄就師魂。“心無學生莫為師”,王金發教授以習近平總書記“四有”好老師標準,告誡老師們做好學生的引路人,在傳授科學知識的同時,更加重視對學生政治品格的引導,道德情操與綜合素質的培養,幫助他們真正承擔起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時代使命;王靜愛教授結合自身35年的教學經歷,以《投入本科教學--與青年教師分享教學經驗》為題,提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本科教育理念,用大量相關案例和方法進行闡述;盧曉東教授通過精彩的《高校教學改革的兩個趨勢—新工科和小班研討課》報告,講授了青年教師在工作中如何激發創新的大學教學。他提出“創生取向”,闡述了課程不是一件產品或一個事件,而是一個不斷前進的過程。
此次培訓有助于加強我院教師的職業素養,提升執教能力和執教藝術,參加培訓的4位教師紛紛表示收獲很大,并表示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教育教學能力。(文/胡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