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通字【2021】 35號
各學院:
為全面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9〕8號)和《湖南省教育廳關于開展2021年省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21〕218號)精神,學校決定開展2021年省級一流本科課程申報推薦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推薦限額與申報任務
根據湖南省教育廳下發給我校一流課程推薦限額,我校可推薦省級線上一流課程8門,線下一流課程8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21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6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3門,共計46門。原則上學校41個省級及以上(含32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應推薦1門及以上課程參與學校遴選,其他專業也應積極組織申報。
我校省級一流課程推薦要確保課程質量,達到省一流課程認定標準,爭取更多課程具備推薦國家一流課程的資格。
二、申報條件與申報要求
(一)基本申報條件
1.申報推薦課程須為普通本科高校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且設臵學分的本科課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以及通識課等獨立設臵的本科理論課程、實驗課程和社會實踐課程等。課程目標有效支撐培養目標達成,注重知識、能力、素質培養。
2.申報推薦課程須于2021年7月31日前至少經過兩個學期或兩個教學周期的建設和完善,取得實質性改革成效,在同類課程中具有鮮明特色、良好的教學效果,并承諾入選后將持續改進。
3.課程負責人、課程團隊主要成員本年度限申報一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在確保課程建設質量的前提下,已認定為國家級、省級一流課程的課程負責人與團隊成員也可參與2021年度省級一流課程申報工作。課程負責人應為申報高校正式聘用的教師,一般應具有副高及以上職稱;年齡一般不超過55周歲(含55周歲,截至2021年1月1日),特別優秀的課程,其負責人職稱可放寬到中級、年齡可放寬至不超過60周歲;長期穩定從事一線本科教學,具有豐富的課堂講授經驗和良好的教學口碑。課程團隊結構合理,成員總體穩定,各主講教師具備良好的師德師風,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較高學術造詣,積極投身教學改革,團隊教學改革意識強烈,人員結構及任務分工合理。
4.課程教學理念先進,堅持立德樹人,將課程思政有機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教學設計、組織與實施突出學生中心地位。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創新教與學模式,因材施教,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資源共享、知識生成,教學反饋及時,教學效果顯著。
5.課程內容與時俱進,依據學科前沿動態與社會發展需求動態更新知識體系,契合課程目標,教材選用符合教育部和學校教材選用規定,教學資源豐富多樣,體現思想性、科學性與時代性。
6.課程管理與評價科學且可測量。教師備課要求明確,學生學習管理嚴格。針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組織等采用多元化考核評價,過程可回溯,診斷改進積極有效。教學過程材料完整,可借鑒可監督。
7.已立項為省級或國家級的一流課程,不能再跨類申報。
(二)各類課程具體申報要求
1.線上一流課程。線上一流課程以面向高校全日制在校學生的課程為主,應用于非全日制學生的網絡教育課程以及無完整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的在線課程等,不接受申報。課程團隊、課程教學設計、課程內容、教學活動與教師指導、應用效果與影響、課程平臺支持服務等要求參照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標準執行。
2.線下一流課程。一般應由學校中青年骨干教師主講,并穩定開課授課。申報課程應體現出構思新穎、實用高效的教學思路;課程融入學科專業前沿內容,并使用高水平教材;重視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教學方法靈活多樣,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具有較高的教學口碑;依托課程,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教學風格和教學藝術。
3.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基于慕課(自有或已獲授權)、專屬在線課程(SPOC)或其他在線課程,運用適當的數字化教學工具,結合學校實際對課程進行創新應用,制定并完善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設計(含線上和線下各自的教學內容、學時分配等),安排20%~50%左右的教學時間實施學生線上自主學習,與面授有機結合開展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
4.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應為高校開展實驗教學的基本單元,納入本專業教學計劃,符合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的要求,凡涉及國家保密要求的項目均不能申報。面向實驗教學培養目標,實現實驗核心要素,著力解決真實實驗條件不具備或實際運行困難,涉及高危或極端環境,高成本、高消耗、不可逆操作、大型綜合訓練等問題。實驗教學設計須具有原創性,所屬學校須對本實驗項目全部內容獨有或共有著作權,并確保項目內容及使用項目內容的行為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權益。能滿足2個課時的實驗教學需求,學生實際參與的交互性實驗操作步驟須不少于10步。
5.社會實踐一流課程。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標,通過系列化、主題化、功能化的社會實踐等活動,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與社會服務緊密結合,培養學生認識社會、研究社會、理解社會、服務社會的意識和能力。課程應為納入人才培養方案的非實習、實訓課程,設置了相應學分,并配備理論指導教師,具有穩定的實踐基地,學生70%以上學時深入基層,保證課程規范化和可持續發展。
三、組織實施
1.各學院要充分認識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重要意義,推動教師全員參與課程理念創新、內容創新和模式創新,形成打造“金課”、淘汰“水課”的教學改革氛圍,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2.各學院須高度重視,充分發動,精心組織,嚴格把關。評價遴選程序要保證規范、科學,要明確各類課程的推薦順序,確保課程質量。
3.學校二級黨委對課程團隊成員情況以及課程政治方向進行審查把關,確保課程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導向。學校組織專家對學院推薦的課程進行評審,根據限額擇優推薦。
四、材料報送
1.各學院應于2021年9月24日前向教務處教改科提交以下紙質材料及電子版:《2021年湖南省一流課程申報推薦匯總表》一式一份、五類課程申報書一式兩份,附件材料一式一份(每門課程的材料用一個牛皮紙袋裝好)。
2.電子版材料以U盤拷貝或者發送電子郵件形式提交。每門課程文件夾以“學院名稱+課程名稱+課程負責人姓名”命名,文件夾內每個材料規范命名“課程名稱+材料簡介(申報書/附件材料清單內容)”,附件材料按順序依次編號。
聯系人:教務處教學改革與教材管理科 周勇,聯系電話:85258562,電子郵箱:8697115[email protected]。
附件:1.2021年湖南省一流課程申報推薦匯總表
2.2021年湖南省線上一流課程申報書
3.2021年湖南省線下一流課程申報書
4.2021年湖南省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申報書
5.2021年湖南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申報書
6.2021年湖南省社會實踐一流課程申報書
7. 2021年線上一流課程數據信息表
長沙理工大學教務處
2021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