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務處工作的基本思路為: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教育廳和學校年度工作總體部署,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深化教學改革為重點,以“本科教學工程”項目建設為抓手,以推進教學過程信息化為著力點,緊緊圍繞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和關鍵因素,積極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機制創新,深化專業內涵建設,加強優質教育資源建設與共享,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
根據《長沙理工大學2014年工作思路及上半年工作要點》精神,教務處在抓好常規教學工作的基礎上,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實施“大學生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切實加強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
1、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起草我校“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指導意見”,報學校批準后組織實施,其目的為:逐步構建教學、科研協同,從知識傳授為主到能力提升為主的人才培養體系與工作機制,并將這種工作機制落實到本科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2、扎實推進“卓越計劃”,確保“卓越計劃”取得實效。在已經實施的“卓越會計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基礎上,計劃今年啟動實施“卓越新聞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14年,“卓越計劃”實施的工作重點為:進一步完善“卓越計劃”試點班導師工作考核、企業學習效果評價等制度;完善“卓越計劃”試點專業教學工作考評方案;進一步改進“卓越計劃”試點專業學生選拔方案;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作,落實學生企業培養方案。積極組織國家級“卓越計劃”試點專業申報工作,爭取有1-2個專業成功入選國家級“卓越計劃”試點專業。
3、提高大學生校內外創新平臺(基地)的建設水平,為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提供優質條件。進一步確立“以學生為本,全員育人”的教育管理理念,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意識,建設多學科融合、資源共享的培養創新人才的大學生科技創新平臺。2014年,力爭成功申報1個省級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成功申報1個省級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對已有的2個省級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開展中期檢查工作,對校級創新訓練中心進行績效考核。根據學校統一部署,督促各學院成立大學生學習指導中心,加強大學生的學習管理與指導。
4、以學科競賽活動為切入點,全面推動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充分利用“電子設計競賽”、“數模競賽”、 “挑戰杯”等國內或相關地區舉辦的各種科技創新競賽平臺,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將特長和興趣相同或相近的學生組成科技創新小團隊,聘請專業教師進行指導,使科技創新更有規模性和針對性。2014年,力爭大學生學科競賽獲國家級、省級獎項目分別達到15項和150項以上。
5、啟動實施“云影創新講壇”學術活動計劃。定期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來校為本科生做學術報告,激發大學生創新熱情。從2014年開始,計劃每月邀請1位國內外知名學者來校為本科生做學術報告;各學院每周安排一名高級職稱教師(或具有博士學位教師)為本科生做學術報告;學校的特聘教授每年為本科生做一場學術報告。
6、設立“大學生優秀創新團隊支持計劃”。每年評選5個大學生優秀創新團隊,在研究條件、研究經費、配備優秀指導教師等方面重點支持,使大學生創新團隊在大學生自主創新方面起到真正示范引領作用。2014年,計劃立項校級大學生研究性學習與創新性試驗計劃項目180項,力爭獲得省級項目20項、國家級項目13項。
7、啟動實施“大學生優秀創新成果”評選活動。每年評選10項大學生優秀創新成果,并對優秀創新成果進行廣泛宣傳,促進大學生優秀創新成果的社會應用。
8、強化畢業設計(論文)環節的條件建設,進一步優化畢業設計(論文)的過程管理和質量監督。嚴格答辯要求,提高答辯質量;督促各學院加大對指導教師的培訓力度,強化過程監控;嚴格審查畢業設計(論文)的選題、開題報告、查重、畢業答辯等關鍵環節。從2014屆起,所有畢業設計(論文)均應該通過防抄襲軟件檢測(查重)并達到合格要求,未通過檢測者一律不能參加畢業設計(論文)答辯。
二、加強“本科教學工程”建設,著力提高專業內涵建設水平
9、根據學校制定的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的工作計劃,圍繞25個本科教學工作狀態數據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資源、教學條件建設,依據學校制定的教學過程標準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強化專業的內涵建設。
10、積極組織好各級各類“本科教學工程”已立項項目建設工作,加強項目建設的過程督查工作,切實做好項目的驗收、檢查、績效考核工作,確保“本科教學工程”項目的建設取得預期成效,在省教育廳組織的“本科教學工程”項目績效評估中達到“優秀”等級。
11、做好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申報工作,確保有2門課程被立項為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有2門及以上課程入圍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評選。
12、做好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的遴選、建設與申報推薦工作,確保有1-2門課程入圍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的評選;做好國家級MOOC課程的遴選、建設與申報推薦工作,確保有1門課程入圍國家級MOOC課程的評選。
13、認真組織做好國家級、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項目的申報工作,力爭新增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新增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2個。以虛擬仿真實驗中心建設為契機,進一步推進我校實驗室建設和實驗教學信息化建設,創新實驗教學模式,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三、加強公共教學資源建設,著力提高教學過程信息化水平
14、2014年,新建20套、更新15套多媒體教室設備系統,做好相關設備系統的設計、安裝與調試工作。進一步優化多媒體教室的運行管理,加大多媒體設備的維護力度,確保多媒體教室設備完好率達到98%以上。
15、做好課程網絡教學平臺優化、升級、運行與維護工作。以現有課程網絡教學平臺為基礎,新建個性化的“學生空間”,實現全體教師和在校大學生均有“空間”的目標,拓展“教”與“學”的空間,拓寬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渠道;開展MOOC課程建設的可行性研究與試點工作,并根據實際應用需求適時將網絡教學平臺升級為MOOC版。
16、開發與建設長沙理工大學“大學生創新實踐網絡交流平臺”;積極與教育廳高教處溝通,爭取“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與創新性實驗網絡平臺”立項開發并落戶長沙理工大學。
17、進一步推進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整理與使用。對現有網絡教學資源進行分類優化整合并重新制作學校的網絡教學資源主站,以完善“視頻在線”網站為重點,按教學需要新建與整合各類視頻資源。
18、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做好學校演播廳建設的設計與論證工作,盡快啟動此項工程的建設,爭取2014年底正式投入使用,為我校優質教學資源建設提供一個良好的錄制場地。
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著力培育高水平教學成果
19、起草長沙理工大學重大教學成果獎項目培育辦法,報學校批準后組織實施。2014年,計劃在全校遴選3-5項前期研究基礎好、研究團隊水平高、有良好推廣應用前景的教學改革研究成果項目,予以重點支持,為爭取下一輪省級教學成果獎和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打下堅實基礎。
20、加強教學改革研究的立項與過程管理,做好2014年教改立項工作,計劃立項校級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80項,爭取獲得省級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22項。
21、借助MOOC課程的建設和課程網絡教學平臺的大規模應用,借鑒“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的成功經驗,選擇若干門具有代表性的課程進行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改革,旨在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增加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被遴選為教學改革的課程,將作為2014年校級重點教學改革研究課題予以支持。
22、繼續推進課程考核方法改革。完善專業課程考核方法改革項目立項、評審等工作。推進主要公共基礎課程(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結構力學等課程)網絡化考試系統的應用。加強試題庫、試卷庫建設。將全校性主要公共課的考核方法改革納入教學改革研究課題的支持范圍予以重點支持。
23、總結推廣教學成果,重點做好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組織推薦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推廣優秀教學成果,將成果固化到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上來。根據教育部的統一部署,做好國家級教學成果項目的推薦工作,力爭獲得2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五、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高教學管理水平與服務質量
24、組織教學管理系統員工積極學習、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針對當前教學工作中影響教學質量的若干難題,深入教學工作第一線開展調查研究,聽取廣大教師和學生對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制訂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并組織實施。
25、進一步加強管理工作作風建設。動員全體教務管理系統干部職工,按照“四型”機關建設的要求,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嚴格遵守廉政紀律,自覺履行崗位職責,不斷增強服務基層、服務師生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26、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為廣大教師提供優質的管理服務。針對一線教師,開展多種形式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培訓,進一步提高我校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水平。做好2014年“長沙理工大學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競賽”的組織與實施工作,推薦優秀教師參加“湖南省普通高校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競賽”,并在省級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27、進一步提高教學運行管理水平。開發與建設“長沙理工大學教學信息查詢系統”,和“教務辦公自動化系統”,通過測試運行后,確保2014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
28、進一步加強學籍管理工作。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的要求,對入校超過學校規定年限、學分仍未達到畢業要求的學生進行學籍清理;嚴格按照上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要求和學校文件的規定,認真做好各類學生的學籍電子注冊工作,及時妥善處理相關學籍異動問題。
29、秉承“公平、公正、公開”原則,進一步優化“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的推薦程序和方法,做好2015屆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的推薦工作,使“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成為激勵大學生成才的有效措施。
教務處
2014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