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實踐團隊合影
近日,長沙理工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研究生暑期專業實踐團帶著自主研發的高效遙感勾繪軟件前往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以下簡稱“水保中心”)開展為期半個月的專業實踐,以青春行動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深度學習技術在目標識別與變化檢測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但智能遙感解譯技術在水土保持領域的應用需求仍遠未得到滿足。為此,長沙理工大學唐立軍教授團隊憑借其深厚的科研功底與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成功研發出一款高效可靠的遙感勾繪軟件。7月底,由2名博士、7名碩士組成的實踐團帶著這一軟件趕赴北京,部署于水保中心的協同解譯平臺,針對南京市、天津市、石家莊市三地的具體案例,進行了詳盡的軟件測試與細致入微的bug修復。
測試完成后,水保中心總工程師趙永軍高度肯定了這一軟件的性能,并親自召集了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等多方專家,就新研發的遙感勾繪軟件進行了深入的使用交流與問題探討。會上,專家們高度贊揚了實踐團成員的創新精神,并圍繞軟件性能、功能優化等方面展開了討論,為軟件性能的提升和功能的完善提供了寶貴的指導。
研討調試后,實踐團成員應邀深入水土保持遙感影像解譯的第一線,嘗試應用自主研發的遙感勾繪軟件參與2024年度水土保持遙感影像解譯項目,這標志著實踐團自主研發的遙感解譯技術在水土保持領域的應用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通過這次實踐,團成員不僅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更激發了他們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出發,不斷完善與優化遙感勾繪軟件的科研熱情。團隊負責人表示,他們將秉持初心,繼續深耕人工智能領域,特別是針對遙感影像的獨特性以及水土保持應用的廣泛多樣性,致力于構建一個開放、統一基準的影像樣本庫,研發出更加高效、可靠的遙感解譯算法與模型。團隊與水保中心的將開展長期緊密合作,為我國水土保持事業和生態環境保護做出積極貢獻。
圖1 軟件工作截圖
圖2 現場辦公
圖1 方案討論會
圖2 交流討論
圖1 兩方人員協同工作
圖2 兩方人員協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