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下午,長沙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余乃忠以《深刻理解歷史主動精神的思想內涵》為主題為2022年湖南省高校新進思政課教師專題培訓班全體學員授課。余乃忠教授主要從歷史主動精神的時代內涵、歷史主動精神的哲學原理以及思政課如何講好歷史主動精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展示了厚實的理論功底、廣博的學術視野和真摯的教育情懷。
理清概念是一切知識體系架構的基礎。余教授聚焦理論熱詞“歷史主動精神”,沿著時間脈絡把握時代內涵。自2013年習近平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首次提出歷史主動精神,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也突出強調了這一重要精神品格。他指出,歷史主動精神的內涵在新時代不斷豐富變化,是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在風險面前積極應對,在百年奮斗進程中堅守初心使命,矢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精神動力,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品格。
馬克思主義為歷史主動精神提供了科學理論的支撐。余教授從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角度分析了歷史主動精神蘊含的哲學原理。他表示,歷史主動精神體現了主體性哲學,建議學員們準確把握主體性哲學的三個問題,即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人如何把握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發展方向,從而理解中國共產黨人要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充分發揮人這一歷史主體的作用,把握歷史大勢,擔當歷史使命。余教授指出,歷史主動精神還體現了實踐哲學、歷史哲學的基本原理。他分析了實踐哲學的八大要素、人民立場的哲學、全面運籌辯證法等方面,強調要重視實踐的地位、堅持人民立場。余教授例舉大量實例,使抽象理論具象化,也使歷史主動精神的內涵更具科學性和邏輯性。
最后,余教授就思政課如何講好歷史主動精神提出五點設想。他認為要把歷史主動精神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起來、把歷史主動精神與黨的百年奮斗歷程結合起來、把歷史主動精神與其對黨的理論創新最新成果結合起來、把歷史主動精神與統籌兩個大局結合起來、把歷史主動精神與青年學生實踐品格教育結合起來,為高校新進思政教師們接下來把歷史主動精神融入教學、科研提供了方向指導。
講座持續兩個小時,余教授用富于激情的聲音講解科學理論觀點,激勵著大家拒絕“躺平”“擺爛”,充分發揮歷史主動精神,注重方式方法上好思政課,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