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8-04 閱讀數:
長理校友,
疫情嚴峻,
請勿放松警惕,
科學嚴謹防疫。
目前,國內再次出現本土確診病例,提醒我們疫情尚未結束,防控不能大意!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公眾謹記以下九條措施:打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一米距,不聚集,公筷制,守咳嗽禮儀,有癥狀要就醫。大家眾志成城,一起嚴防新冠疫情。
措施一
打疫苗最重要
積極接種新冠疫苗,不僅能有效保護個人健康,也有助于早日構建群體免疫屏障。早接種疫苗,早多一份保障,疫苗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的武器!
措施二
講衛生戴口罩
夏天氣溫高,也極易流汗,即便如此,也應繼續科學規范佩戴口罩,密閉空間(如電梯、公交、地鐵等)必須佩戴口罩,汗濕后要及時更換,堅決做到疫情不退,口罩不摘!戴口罩還可以預防其他通過呼吸道傳播的疾病。
措施三
勤洗手不可少
洗手是預防傳染病簡便有效的措施之一。盡量減少觸碰公共設施和物品,外出歸來、用餐前、接觸口罩及其他物品后等都要洗手,也可攜帶免洗手消毒劑,隨時保持手衛生。洗手要用流動水和肥皂或洗手液規范洗手。
措施四
常通風空氣好
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動,可有效降低室內空氣中病毒和細菌的濃度,減少疾病傳播風險。每天早中晚均應各開窗通風1次,每次通風15分鐘以上。
措施五
一米距安全保
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近距離呼吸道飛沫傳播,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感染。建議外出、交談及其他社交注意保持一米以上距離,避免近距離面對面大聲交談。
措施六
不聚集要記牢
多人聚餐、聚會很容易造成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公共場所人員多,流動量大,一旦有病毒感染者,在沒有有效防護的情況下,很容易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傳播,空氣流動性差的公共場所病毒傳播的風險更大。
措施七
用公筷和公勺
集體就餐時采用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避免個人使用過的餐具污染公共食物,可以有效降低病從口入的風險,減少交叉感染,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終身踐行。
措施八
打噴嚏講禮儀
咳嗽、打噴嚏避開他人,用紙巾遮掩口鼻(若無紙巾也可用肘袖遮擋),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避免與有發熱、咳嗽癥狀者近距離接觸,吐痰時用紙巾包裹放入垃圾桶,這既是防止疾病傳播的需要,也是體現個人文明素養的良好行為習慣。
措施九
有癥狀早就醫
個人應加強自我健康監測。若出現發熱、干咳等呼吸道癥狀或腹瀉等消化道癥狀,特別是近14天內有境內疫情流行地區、有病例報告的社區、境外旅行史或居住史的人員,或與以上國家、地區或社區人員有過接觸史的人員,要立即避開他人,正確佩戴口罩,向當地村(居)委會或醫療衛生機構報告,并按要求就醫。要主動配合醫務人員的問診或社區工作人員的詢問,如實提供個人旅行史或可疑暴露史。
轉自湖北省疾控中心
編輯|劉佳
審核|鄭延恒
校友之家公眾號
基金會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