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與建筑學院是由長沙理工大學原橋梁與結構工程學院和原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合并于2008年4月組建而成。通過多年的建設,學院已發展成為師資力量雄厚、專業設置齊全、結構合理、學科學位建設成績顯著、科研水平先進、成果突出的教學與科研實體。2009年學院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光榮稱號。
土木與建筑學院現有教職工207人,專任教師190余人,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68人,博導11人,碩導60余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88人。學院擁有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1個,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1個;現有中國工程院雙聘院士1人,國家“千人計劃”人選1人,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全國師德標兵1人,交通部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1人,交通部“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2人,湖南省科技領軍人才1人,湖南省“百人計劃”人選3人,首屆湖南省優秀專家1人,湖湘學者2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選12人次,“湖南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1人,湖南省青年教學能手1人,湖南省首屆教學奉獻獎獲得者2人等。學院設有橋梁工程、建筑工程、巖土與隧道工程、力學、建筑學、城鄉規劃和資源環境7個教學系,結構試驗中心、工程力學、巖土與隧道工程、建筑與規劃4個實驗中心,以及橋梁工程、結構工程等9個研究所及1個結構試驗與技術服務中心。
學院擁有“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 “工程力學”碩士學位授權點、“建筑與土木工程”工程碩士與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優勢特色學科、1個省部級重點學科;現有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示范實驗室和2個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
學院主要培養具有土木工程師、建筑師、城市規劃師等業務素質以及能進行工程力學研究、技術開發和工程設計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能在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工程單位等從事教學、科研、設計、施工、監理、管理、檢測等工作。畢業生就業率達98%以上。現有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含留學生)約3000人。
近年來,學院各學科緊密圍繞橋梁、隧道、建筑工程等領域的關鍵技術問題開展了大量研究,承擔了大量的國家、省級及橫向科研任務,研究成果獲得同行的認可。學院教師主持獲得了30余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其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取得了多項專利與軟件著作權,千余篇論文在國際一流雜志和國內權威期刊上發表。
l 本科專業介紹:
082801 建筑學
本專業在湖南省本科院校同類專業中名列前茅,是長沙理工大學重點建設專業,現有“建筑與土木工程”專業學位碩士點。本專業現有專任教師2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人,在讀博士6人,其中有國家注冊建筑師3人,注冊城市規劃師1人。近5年學科共承擔科研課題20多項,科研經費100萬余元。獲得各類建筑設計競賽獎20多項。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進入國際三大檢索10篇,出版學術專著5部。本學科近5年獲校級以上教學成果獎10多項。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建筑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和設計方法,獲得建筑師的基本訓練,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設計能力和初步研究開發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在建筑領域從事規劃、設計、監理、管理、教育、科研、開發、咨詢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前景:畢業生可繼續讀研深造;也能夠進入各類建筑設計院、房地產公司、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等從事專業設計與行政管理工作,具體包括建筑設計、城鄉規劃設計、建設項目設計管理等。
主要課程:建筑設計、建筑設計原理、城市設計、城市規劃、中國建筑史、外國建筑史、建筑力學、建筑結構、建筑構造、建筑物理、建筑設備、計算機應用等課程。
082802 城鄉規劃
本專業開辦于2002年,在湖南省本科院校同類專業中具有重要影響,有“城市規劃設計”專業方向學位碩士點。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2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講師1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8人,在讀博士5人,其中有國家注冊城市規劃師5人。近5年學科共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等科研課題50多項,獲得各類科技成果獎勵、設計競賽獎20多項。出版學術專著5部,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被SCI、EI檢索30余篇。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城鄉規劃、城市設計、景觀設計、建筑設計等方面的知識和素養,能在城市規劃設計、鄉村規劃、旅游規劃、城鄉規劃管理、決策咨詢、房地產開發等部門從事城鄉規劃設計與管理,并具備參與區域規劃、城市開發與策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生態規劃、交通與市政工程規劃、社會經濟發展規劃以及相關政策法規研究等工作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和管理應用型人才。
就業前景:目前,我國已進入新型城鎮化發展階段,政府的規劃、管理、設計部門和各類規劃設計機構、房地產企業、城市建設、園林景觀設計及施工等單位都有大量的規劃專業崗位需求,本專業畢業生一直保持高就業率,并可選擇國內外繼續深造。
主要課程:遵循“寬口徑、厚基礎、重應用”的指導思想,主要課程包括:建筑設計系列課程、城市規劃原理、城市總體規劃、城市詳細規劃、城市設計、鄉村規劃設計、旅游與景觀規劃、城市建設史、城市道路與交通規劃、城市地理學、城市經濟學、城市園林綠地規劃、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繪圖、3S技術與應用、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等課程。
城鄉規劃專業兼具藝術與科學的特質,兼容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內涵,歡迎激情與理性并存、自然與人文兼愛的學生報考本專業。
081001 土木工程
本專業始建于1979年,是學校優勢特色專業,有顯著的交通行業特色,在湖南省和全國享有盛譽;現為國家特色專業,湖南省重點專業,已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本專業所依托的“土木工程”學科1989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被批準為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09年通過住建部專業評估,2012年獲批設立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先后被確認為 “交通部重點學科”、湖南省重點學科,湖南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
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學素養,掌握土木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能,主要從事道路工程、橋梁工程、建筑工程、巖土工程、隧道與城市地下工程、城市軌道交通等相應專業領域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我院設有以下五個專業方向:
土木工程(橋梁工程):
本專業方向是長沙理工大學(原長沙交通學院)開辦最早的專業方向,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本專業方向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34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4人,博(碩)士生導師22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25人。近5年來先后承擔了100余項縱向科研任務以及190余項橫向協作項目,其中包括“既有鋼筋混凝土橋梁時變可靠度研究”等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鋼筋混凝土橋梁剩余壽命評估方法研究”、“在用預應力連續箱梁、連續剛構橋箱梁開裂成因分析及處治技術研究”等多項國務院各部門項目。近年來,獲得了5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20余項省部級及以上科技進步獎,其中包括以學校為第一完成單位的201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混凝土橋梁服役性能與剩余壽命評估方法及應用”;數百篇高水平學術論文在國際一流期刊、國際學術會議及國內權威期刊發表,學術水平、學術成果居國內同行的前列。張建仁、蔡春聲、顏東煌、李傳習、劉揚和田仲初等教授是本學科的主要帶頭人,招收博士研究生,其余碩士研究生導師均是橋梁工程專業各研究方向的學術骨干。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學素養,掌握橋梁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能,具有良好的動手能力,主要從事橋梁工程專業領域的規劃、設計、施工、監理、管理、檢測、科研與教學等工作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就業前景:畢業生可繼續讀研深造,也能在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工程單位等從事教學、科研、設計、施工、監理、管理、檢測等工作。近年來畢業生在用人單位的出色表現,為本專業打造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在社會就業壓力不斷增大的形勢下,畢業生就業率達95%左右。
主要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土力學與基礎工程、工程測量、工程地質、建筑材料、結構設計原理、橋梁工程、基礎工程、道路工程、橋梁電算、橋梁施工、結構抗震設計、施工組織與概預算等。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
本專業方向在行業內享有盛譽,是湖南省重點學科,在學科隊伍構成、科研項目數量及研究成果、人才培養數量與質量、試驗設備與資源條件等方面在國內同類院校中均有一定優勢和影響,下設結構工程專業碩士學位點。本專業現有湖南省新世紀人才工程人選2人,專職教師2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4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5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14人,碩士學位的10人,在讀博士2人。楊偉軍教授、管德清教授是本學科的主要帶頭人, 15位碩士研究生導師均是結構工程研究方向的學術骨干。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良好的自然科學素養,掌握建筑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能,能從事建筑工程相應專業領域設計、施工、管理等工作,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就業前景:可繼續讀研深造;也能夠進入各類大型建筑公司、事業單位等從事管理或與專業相關工作,具體包括施工監理、工程預算及造價、施工組織及管理、結構設計、工程檢測、建筑加固與維護、土木工程項目技術與管理工作等。本學科始終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放在頭等重要位置,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普遍好評。
主要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土力學、地基基礎、建筑材料、測量學、房屋建筑學、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砌體結構、施工技術、施工組織與概預算等。
土木工程(巖土工程)、(隧道與地下工程):
本專業方向所依托的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在全國享有盛譽。現有專任教師26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8人。本學科的帶頭人為付宏淵教授,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另有14位碩士研究生導師均是本專業各研究方向的學術骨干。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學素養,掌握土木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能,主要從事巖土工程、隧道與城市地下工程、城市軌道交通等相應專業領域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就業前景:可繼續讀研深造;也能夠進入各類大型公司、事業單位等從事技術管理和勘察、設計、施工、監理、檢測等技術工作。
主要課程:
巖土工程方向:工程力學、計算機應用、工程地質、巖土力學、基礎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測量、混凝土結構、巖土工程勘察、地下工程、隧道工程、邊坡工程、道路工程、橋梁工程、房屋建筑學、施工技術與管理。
隧道與地下工程方向: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巖土力學、測量學、隧道工程、地下空間規劃與建筑結構、爆破工程、地下工程施工、隧道營運設施、施工組織與概預算等。
土木工程(城市軌道交通工程):
學科優勢:本專業方向是依托土木工程學科向軌道交通領域拓展的新方向,現有專職教師26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4人。本專業方向的學術帶頭人包括付宏淵教授(博導)、李傳習教授(博導)、凌同華教授(博導)等多位知名學者。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學素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土木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能,主要從事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規劃、設計、研究、施工與管理,同時也可從事鐵道工程、市政工程、地下工程、隧道工程、道路與橋梁工程等土木工程相關部門的類似工作,具有相應多種工作崗位的適應能力以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就業前景:本專業方向面向涵蓋道路工程、橋梁工程、隧道工程等多個領域。學生畢業后能在各種交通建設與管理單位和部門從事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設計、教學、研究和管理等工作。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內在需求日益增強,城市軌道交通工程人才需求量巨大,無論是實現夢想、施展才華,還是尋找機遇、興趣愛好,投身到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領域極具發展潛力。
主要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土木工程材料、結構設計原理、混凝土結構設計、巖土力學、基礎工程、橋梁工程、隧道工程、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高速鐵路土木工程、城市軌道交通規劃與設計、施工組織與概預算等。
080102 工程力學
本專業依托我校土木、交通的行業背景,以解決土木工程和交通工程中的力學問題為目標,注重學科交叉基礎上的創新,重視應用基礎研究的轉化,形成了鮮明的面向工程的工程力學學科特色。本專業是長沙理工大學特色專業,現有工程力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本專業現有專職教師2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2人。
培養目標:本著“厚基礎”、“寬口徑”的辦學理念,培養有思想、有學識、有技能,具有雄厚的力學基礎理論知識、扎實的計算和試驗能力,較為熟悉土木、機械工程的核心技術,具備綜合知識應用的能力。能夠在土木、交通、水利、機械等領域中從事與力學有關的科研、設計、施工、技術開發等高級復合型專門工程科學技術人才。
就業前景:本專業的學生可繼續讀研深造,可跨專業報考土木、機械、水利、航空航天等學科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能夠進入各類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港口航道的設計、施工單位等從事有關的科研、設計、施工管理、技術開發等;也能夠在各類教育單位從事力學教學與教育管理等工作。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英語、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彈性力學、流體力學、振動力學、計算力學、實驗力學、工程制圖、結構設計原理、橋梁工程、土力學等。
l 就業深造
主要就業單位 |
部分深造院校 |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及下屬企業 |
北京大學 |
江蘇省交通科學研究院 |
北京交通大學 |
江蘇省交通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
湖南大學 |
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及下屬企業 |
武漢理工大學 |
廣東省長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
東南大學 |
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及下屬企業 |
同濟大學 |
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 |
大連理工大學 |
四川公路橋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河海大學 |
山東省公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學 |
云南路建集團 |
中國科學院 |
化工部長沙設計研究院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
南京大學 |
機械工業第六設計研究院 |
四川大學 |
浙江交工路橋建設有限公司 |
重慶大學 |
廣西路橋建設有限公司 |
華南理工大學 |
金科地產 |
中山大學 |
湖南建工集團 |
華中科技大學 |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