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已有近六十年的辦學歷史。學院現有教職工94名,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16名,副教授30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42名。教師隊伍中擁有湖南省人才工程“百人計劃”人選2名,湖湘學者1名,湖南省優秀中青年專家1名,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選1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湖南省后備學科帶頭人3人,湖南省優秀教師2人,校級教學名師2人。
學院現擁有“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二級學科博士點和碩士點,“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碩士點,以及“動力工程”、“項目管理”、“建筑與土木工程”3個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其中“動力機械及工程”學科為湖南省重點學科,“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為學校重點建設學科。開設有“能源與動力工程”、“自動化(熱工過程自動化)”、“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等4個本科專業。目前在校研究生130余人,本科生2500余人。本科生、研究生就業率一直處于學校前列。
學院擁有“能源系統與動力工程”國家示范教學中心、“電力生產與控制”國家虛擬仿真中心、“能源高效清潔利用” 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可再生能源電力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以及“熱工基礎”省示范實驗室、振動與噪聲實驗室以及人工環境實驗室、流體計算實驗室、數值模擬實驗室、火力發電廠300~1000MW亞臨界到超超臨界壓力機組全仿真實驗室、集散控制系統(DCS)實驗室、制冷空調設備檢修實驗室、高效換熱試驗臺、鍋爐燃燒綜合試驗臺等一批水平較高、頗具電力行業特色的實驗室及實驗系統。
學院堅持開放辦學,與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合作開展了“訂單+聯合”中廣核班;與美國MIT大學、Texas大學、澳大利亞Monash大學、英國Northumbria大學、University of the Highlands and Islands建立了良好長期合作關系。
學院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傾力為我國的能源動力工程事業,尤其是電力行業服務。在能源動力裝置性能評價及故障診斷、混煤及高效低污染燃燒技術、新能源材料、電池及儲能技術、風力發電技術、太陽能發電技術、多相流及傳熱強化理論與技術、燃燒檢測診斷與優化控制、新型泵閥設計、動力設備及系統的優化運行、建筑節能新技術、大型火電和水電機組穩定性及狀態監測、動力設備的防磨防腐新技術等領域具有較強的科研實力。“十二五”以來,完成了國家、地方科研課題150多項,獲省部級及以上科研和教學成果獎13項,國家授權的發明50余項,出版專著和教材20余部。學院與大唐湖南分公司、湖南省電力公司、湘電股份有限公司等十余家科研院所和企業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在低質煤/煤氣混合燃燒技術、生物質能利用、太陽能熱發電研究開發利用、節能減排等方面開展了廣泛的科研和成果轉化及應用合作,取得了顯著的經濟與社會效益,為我國電力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學院網站:http://www.hugaofeng.com/pub/ndy/index.htm
聯系電話:0731-85258409
l 本科專業介紹
080501 能源與動力工程
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主要研究如何把自然界存在的諸如化石燃料、水能、核能、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等各種能源有效轉換成工業上和社會生活需要的電能、熱能、機械能等能量,同時如何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本專業集能源的綜合開發、高效轉化、清潔利用、系統控制、節能與減排于一體,與我國的能源、動力、環境保護領域的發展息息相關。
長沙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是學校最早設立的骨干工科專業之一,已有近60年的辦學歷史,一直都是學校的優勢特色專業,本專業為國家I類特色專業和湖南省重點專業、國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入選專業、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具有顯著的電力行業特色,在能源與動力行業內具有廣泛影響。畢業生社會需求量大,就業領域寬廣,是長沙理工大學最受用人單位歡迎的工科專業之一。
本專業秉承現代工程教育理念,采用寬口徑分類培養模式,堅持學以致用、教學科研相長,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注重學生基礎理論、專業知識、綜合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目前本專業設置了熱能動力工程、水電站動力工程、核電站動力工程等多個專業方向,并與中廣核集團進行“訂單+聯合”培養核電專業人才。
本專業擁有教授9人、副教授11人,其中特聘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湖湘學者、湖南省“百人計劃”專家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0人。擁有“能源系統與動力工程”國家級示范教學中心、“電力生產與控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可再生能源電力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能源高效清潔利用”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等教學科研創新平臺。本專業所依托的動力機械及工程學科是湖南省重點學科,“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是學校重點建設學科,擁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同時具有碩士研究生推免權。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寬厚基礎理論,系統掌握能源高效轉換與清潔利用、動力系統及其自動控制與運行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具有較高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質,工程實踐經驗豐富、社會責任意識、自主學習意識和創新創業意識強烈、有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勝任能源工程、發電廠動力工程、節能及環保工程等領域的設計、安裝、運行、維護、管理及教學等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
就業前景:本專業畢業生可選擇保送或考取研究生繼續深造或到歐美等發達國家交流學習,也可到電力行業及能源動力、動力機械、石油化工、節能與環境保護、航空航海等相關領域的大型企業及研究院所等從事設計、安裝、調試、運行、改造、檢修等方面的技術工作,也可從事與該專業相關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及教學、管理等工作,在電力行業、國民經濟及國防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生力軍作用。本專業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高、工作待遇優越,用人單位滿意度高。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電子技術、工程熱力學、工程流體力學、傳熱學、熱工自動控制理論、節能原理與技術、分布式能源及發電技術、電力技術經濟原理、燃燒理論、鍋爐原理、汽輪機原理、熱力發電廠、計算機仿真技術、單元機組集控運行、水輪機原理、水輪機調節、水力機組輔助設備、抽水蓄能發電技術、核動力設備及裝置、核電站監測技術、核電站安全管理等。
080801 自動化(熱工過程自動化)
本專業是長沙理工大學(原長沙電力學院)開設較早的專業之一,具有顯著的電力行業特色,現為是湖南省特色專業。本專業擁有“能源系統與動力工程”國家級示范教學中心、“電力生產與控制”國家級虛擬仿真教學中心、“可再生能源電力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能源高效清潔利用”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能源與動力工程實訓中心”、“大學生創新中心”等教學科研創新平臺和“熱工檢測技術”、“熱工控制技術”、“DCS技術”、“專業設備檢修”等一批專業實驗室,為師生開展教學科研活動和創新實踐提供了條件完善和設備先進的研究基地。本專業現有教師2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2人;陳志盛、劉代飛、申忠利、謝七月等博士是本學科專業的主要帶頭人,8位碩士研究生導師均是本學科各研究方向的學術骨干。
培養目標:本專業面向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著眼電力領域大量高端人才需求,培養理論基礎扎實、實踐能力過硬、創新創業能力突出、國際視野開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發電領域自動化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就業前景:有志于在電力領域為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做出貢獻的畢業生,可進入兩大電網公司、五大發電集團公司、兩大電力建設集團公司等特大型央企及其下屬企業:電力勘測與設計研究院、電力科學技術研究院、電力調試技術研究院、發電廠、電力建設單位、電力設備修造廠、電力檢修公司、控制工程公司、國際項目公司、信息技術研究與開發公司等,擁有良好的職業生涯發展前景。對敢于迎接挑戰的畢業生,可讀研深造或是發揮專業優勢在新興科技公司、大型跨國企業為電力領域提供先進產品和服務,引領行業潮流。
主要課程:電路理論、電子技術基礎、c/c++程序設計、自動控制理論、微機原理及其應用、熱工理論基礎、電力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鍋爐原理、熱力渦輪機械原理、計算機控制技術、熱工檢測及儀表、過程控制、集散控制系統、發電過程建模與仿真、智能控制、核電控制系統及技術、新能源發電技術、過程控制系統設計實踐、測量裝置開發與制作實踐、系統工程、工程管理
081002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2012年由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與建筑節能技術與工程、建筑設施智能技術專業合并更名而來。目前,該專業已發展成為以工科為主,涉及生理學、心理學、氣象學、生態學、城市規劃、建筑設計、社會學、美學等綜合知識,同時將計算機深入引入該專業,專業發展為一個前沿的學科,成為世界各界共同關注的行業。
本專業是湖南省重點專業、湖南省特色專業;目前擁有“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二級學科博士和碩士點,擁有“能源系統與動力工程”國家級示范教學中心、“可再生能源電力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能源高效清潔利用”湖南省重點實驗室和“長沙市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利用”服務平臺、“熱工基礎”湖南省示范性實驗室等國家級和省部級教學科研平臺。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系現有專職教師2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0人。專職教師具有博士學位7人,碩士學位8人;教師中有1人為湖南省優秀教師,1人為校級師德標兵,2人為校級教學名師;校級教學成果獎1項。“十二五”規劃以來,本專業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湖南省科技廳計劃項目等縱向項目21項,企業委托項目30多項;獲得專利授權50余項,發表高水平論文100多篇,出版專著2部;獲得湖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等省部級獎項7項。
本專業2000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07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目前在校生400多人,培養湖南省優秀研究生論文獎獲得者2人、長沙理工大學優秀研究生獎獲得者1人;獲得“人工環境工程學科獎學金”(簡稱“人環獎”)3項;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MDV中央空調設計應用大賽三等獎1項;格力GMV中央空調設計大賽一等獎2項;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二等獎與三等獎3項。
培養目標: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培養具備室內環境設備系統及建筑公共設施系統的設計、安裝調試、運行管理及國民經濟各部門所需的特殊環境的研究開發的基礎理論知識及能力,能在設計研究院、建筑工程公司、物業管理公司及相關的科研、生產、教學等單位從事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前景:當今社會,健康、能源、環境已成為倍受人類關注的三大主題,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和這三個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環保意識不斷增強的今天,本專業就業一直穩定在95%以上。本科畢業生具有暖通、空調、燃氣供應、建筑給排水等公共系統,建筑熱能供應系統的設計、安裝、調試運行能力,適合在經濟管理部門、環保部門、建筑設計單位、工礦企業、建筑工程公司、物業管理公司及科研單位、大中專院校從事設計、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開發等工作。
主要課程:工程熱力學、傳熱學、工程流體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電子技術、建筑環境學、暖通空調、建筑通風工程、供熱工程、空氣調節、制冷技術、流體輸配官網、燃氣燃燒與裝置、建筑設備施工技術、Matlab及其在暖通空調中的應用、傳熱與傳質、泵與風機、工程施工管理與經濟、建筑概論、建筑給排水、建筑環境測試技術、建筑環境與能耗模擬、建筑節能技術、建筑熱濕過程、建筑設備工程CAD制圖、建筑設備自動化、空氣潔凈技術、冷熱電聯合生產技術、冷源熱工程。
080503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本專業面向國家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和發展風電、太陽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大需求而開設,為湖南省特色專業和重點建設專業。本專業擁有“電力生產與控制”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能源系統與動力工程”國家級示范教學中心、“可再生能源電力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能源高效清潔利用”湖南省重點實驗室和“長沙市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利用”服務平臺等國家級及省部級教學科研平臺。本專業依托“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建設的新能源實驗大樓投資1.3億元、建筑面積為50000m2;依托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設資金,投資300萬元建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實驗室。本專業與華能集團、國電集團、華電集團、中電投集團、大唐集團等發電集團建立了合作關系,并與湘電集團風能事業部、中車集團風電事業部、中國水電顧問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湖南興業太陽能有限公司、北京木聯能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等簽定了產學研合作協議,建立了校外新能源實習基地。本專業與英國拉夫堡大學、高地與島嶼大學簽訂了聯合培養協議。本專業現有全職教師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4人,有國外留學經歷的教師7人,湖南省學科帶頭人1人,湖南省發改委節能專家1人,國際注冊風力發電高級工程師1人,省青年骨干教師2人,校級師德標兵1人;國外客座教授3人,其中2人是中國外專局高端外國專家,1人是湖南省海外教學名師;陳薦教授、何建軍教授、向健平教授等是本學科專業的主要帶頭人,8位碩士研究生導師均是本學科各研究方向的學術骨干;“十二五”期間,有10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12項,獲得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6項、湖南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和教育廳科技項目等10余項,獲得專利授權12項,發表高水平的論文100余篇,獲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和中國電力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各1項,培養湖南省優秀研究生論文獎獲得者1人、長沙理工大學優秀研究生獎獲得者1人。
培養目標:本專業依托長沙理工大學電力類學科優勢和行業影響,立足新能源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面向國家和湖南發展新能源產業的人才需求,以掌握風力發電、太陽能光伏/光熱發電等新能源知識體系為重點,培養具有能源、控制、機械、材料等寬厚理論基礎和創新精神,能勝任風電場及太陽能電站的規劃、設計、運行與維護,風力發電及太陽能發電系統運行與控制,發電機組設計與制造,發電項目開發等領域的技術與管理工作,并掌握新能源的能量轉化原理與應用技術,能從事新能源相關領域的專門技術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前景:一是進入華能集團、國電集團、華電集團、中電投集團、大唐集團等電力集團從事與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發電相關的運行與管理工作,或進入電力設計院、電力設備生產制造企業從事與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發電相關的研究、設計與制造工作;二是在國內讀研繼續深造;三是進入英國諾桑比亞大學、拉夫堡大學、高地與島嶼大學等出國深造。近年來畢業生供不應求,為新能源行業輸送大批急需的專業人才。隨著國家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等戰略性新興能源產業,急需本專業人才,畢業生就業前景好。
主要課程:理論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電路理論、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機學、自動控制原理、風力機空氣動力學、風力發電原理、風資源測量與評估、風電機組設計與制造、風電場電氣工程、風電機組控制與優化運行、風力機組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風電機組測試與認證、新能源材料、新能源互補發電系統、新能源發電并網技術、光伏發電原理與應用、太陽能熱利用原理與應用、生物質能利用技術、地熱能利用技術。
l 就業深造
主要就業單位 |
部分深造院校 |
中國大唐集團公司 |
浙江大學 |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學 |
中國華能集團公司 |
華中科技大學 |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 |
華南理工大學 |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 |
武漢大學 |
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學 |
神華集團 |
華北電力大學 |
浙江能源集團 |
中南大學 |
深圳能源集團 |
湖南大學 |
中國廣東核電集團 |
東南大學 |
湖南省電力公司 |
英國Northumbria大學 |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公司 |
英國University of the Highlands and Islands大學 |